814第24天星期四大约2.30pm,从北宫门站地铁直接来到了圆明园站地铁,出来不远处就是售票处(25元)。老实说,我听圆明园多过颐和园,因为圆明园首先被攻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过后又因为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圆明园在混乱中遭到劫掠破坏,一个可以媲美希腊巴特农神殿的东方石造园林就这样消失了。。。
从绮春园买票进入就会经过修复过的正觉寺,然后来到这个播放圆明园解说的播放厅,花了大约15/20分钟了解基本。
圆明园遗址公园非常大,但是都有明确的指示牌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
石块。。。圆明园最出名的景点非西洋楼莫属,西洋楼在北边我从南边进来,那么只好南西北东这样慢慢游览
大约走了半小时,来到了九州景区前的“曲院风荷”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与福海之间,仿自杭州西湖同名景观。西湖的“麯院”,原是宋朝的一处酿酒作坊,四周有池,荷花随风摇荡其中,因而取名“麯院风荷”(现作曲)。乾隆喜欢这个景致,于是仿制于此。(资料参考: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曲院风荷)
试想想倘若这里还是维持着原本的面貌,那到底会是什么情景呢,真是悠哉游哉~~~
九州景区的“天然图画”已经是残砖瓦砾了(可以说整个圆明园都是如此)
“坦坦荡荡”乾隆的金鱼池。。。看着这废区还真辛酸
“上下天光”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东邻慈云普护,南俯后湖。始建于雍正初年,景名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句。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上下天光就是模拟洞庭湖景色而建的。
一片蓝一线绿,已经遗失的记忆。。。
“接秀山房”。。。累了找个凉的地方坐下休息,感叹感叹下。。。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后期改称观澜堂。位于福海东岸南半部,建自雍正九年(1731年)前后。这里是清帝欣赏风景的好地方。道光帝还多次在此堂侍奉皇太后进膳。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观澜堂一景似存少量残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慈禧太后还曾游至此处并降旨观澜堂找补大墙,平垫地盘和山道。1985年整修福海景区山形水系时,挖掘廓清观澜堂高台殿基及部分甬路,并略施修补。
看了看时间已经4点了,好像5点就要关了,花了20分钟走去西洋楼景区,进去又要检票。。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竣工,是西洋楼景区第一座欧式建筑。主楼三层,是演奏中西音乐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由铜燕、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水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
谐奇趣一角。。。其实人很多,要找没人的角度还真难。。。
黄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皇帝就坐在圆亭中,命令宫女手拿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守候在四个门外,一声令下,宫女们寻径飞跑,看谁最先到达圆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赏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临下四望莲花灯东游西奔,引为乐事。1987年、1989年先后在原址按原样修复全部阵墙和欧式圆亭。
海晏堂,正是出名的十二生肖铜兽所在地
每个时辰由相应的生肖依次喷水,正午十二只兽头一起喷水,看到哪只兽头在喷水,就可以估计大概的时辰了,俗称“水力钟”。
说到圆明园大家都会知道这张图,它就是大水法遗址。人还真多。。。
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前后,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也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喷泉。
在西洋楼景游览完毕后走了一趟室内博物馆,然后再慢慢走回绮春园也差不多日落了。。。圆明园的焚毁,是否毁了大量历史文献记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