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驴驿站:天水手笔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 与其说征服一座山 不如说是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那些狂妄自大的想法 抑或说征服自己面对艰难困境时懦弱的表现。

这都需凝聚所有的勇气与毅力 将自己推向极限。

因此需要不断地向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 使自己更能笑对人生。

登山所追求的 是不断征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而不是那一座座的高山!

山是一座伟大的收容所 它收容人们不羁的心。。。

尝试与山交流 与山对话 体验登山过程中 那种融入自然的快乐,

真真实实地感受双脚与大地的接触。。。

到过多高的海拔高度并不重要,

而从登山中感受到了什么,

才是登山的真正意义所在。

你会发觉收获远比山的高度更高、

更明白登山永远不是征服这么简单的事情。。。

去吧!

去到比顶峰更高的地方。。。

发现自己。"

回顾历史

5.5.19

台湾 - 戰地金門 - 金门 - 山后民俗文化村和王阿婆小吃店(Kinmen Folk Culture Village)

山后民俗文化村就在狮山阵地对面,这里也算是商业化的地点了,来的时候都是些骑机车的年轻人刚好要离开,我要离开的时候就有很多旅游大巴来了。

金门观光特色之一为拥有丰富的闽南文化,并以闽南传统建筑为代表,地方俗谚说:“有山后富、无山后厝”。山后其实包括三个聚落,「顶堡、中堡及下堡」。一般习惯所称的「山后民俗文化村」,乃是专指中堡聚落。山后中堡有十八间格局工整的二落大厝,燕尾起翘昂扬,配以完整的横向隘门,呈现经过整体规画而精致的聚落型态,正是闽南建筑的瑰宝。(资料参考:金門國家公園山後聚落

金門民俗文化村

位于金沙镇山后中堡的民俗文化村,为王氏家族聚居的聚落,由十六栋两进式闽南式民居、及三进式乡塾、两进式宗祠各一构成的燕尾翘脊古厝群。(金門民俗文化村)

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

这群建筑建于清光绪26年(1900年),占地相当广阔,包括16栋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1栋学堂建筑及1栋王氏宗祠共18栋,合称为「十八间」。

十八栋厝

山后“十八栋厝”的起造人为旅日华侨王国珍、王敬祥父子,他们经商致富,不忘斥资返乡兴建族居宅第的故事,为地方民众所津津乐道。
王国珍是在清同治年间东游日本,经商致富,亟思回馈乡里,在家乡建屋安顿族人,其子王敬祥承继父业和父志,打造出闽南建筑的代表作。

十八栋厝

王国珍,王敬祥父子以钜资在山后老家兴建祖厝,是自中国大陆延约匠师,并自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引进建材,最早一栋是在清光绪二年(西元1876)动工,直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才全部完工,历时二十四年,可以想见当年工程的艰难和规模。


王敬祥原在日本正金银行担任买办,接下父业后成为侨商巨擘,曾任旅日华侨总商会会长,中华革命党日本支部长,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国父 孙中山先生建国革命过程中出钱出力,因此,其子王重山即是由孙中山取的名字,而1923年逝世于日本,孙中山亲临悼唁,备极哀荣,让金门人引以为傲。


山后王氏“十八栋厝”,燕翘和马背式的红砖建筑,充满地方人文和建筑艺术的特色,由于战乱因素,王氏族人外迁,以致逐渐荒废,直到1980年,金门县政府斥资整建,并命名为“金门民俗文化村”,1992年金门开放观光,成为游客惊艳的焦点。

石亭与梅花

石亭与梅花

梅花

梅花

燕翘和马背式的红砖建筑

燕翘和马背式的红砖建筑

房间

喜庆馆

精致的雕刻

精致的雕刻

大堂

大堂

门


吃午餐

吃午餐

金门高粱香肠

金门高粱香肠,香肠的酒香有比一般香肠浓一点,肉质算是弹性多汁。看来台湾香肠多样化,去年在乌来也吃了原住民的烤香肠(请看游记:台湾 - 乌来旅跑 - 乌来 - 乌来美食老街(Wulai District))。

金门蚝煎

王阿婆小吃店的蚵仔煎,有非常多的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看看其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