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
25.5.16
21.5.16
泰国 - 探寻曼谷 - 大城 - 帕席桑碧寺 - 维邯帕蒙空博碧大皇宫(Wat Phra Si Sanphet)The Grand Palace - 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吃饱了晚餐,骑着自行车兜兜转转来到了帕席桑碧寺(Wat Phra Si Sanphet),付了入门票50泰铢,来到这里已经傍晚接近六点了,人烟稀少浅蓝色的天空,带着一丝丝的红霞。
帕席桑碧寺(Wat Phra Si Sanphet)公元 1448 年,波隆摩戴莱洛伽纳王(King Borommatrailokanat)将原本的宫殿腾出并改建成皇家寺院,其北边则重新兴建了一座皇宫。僧侣不得居于寺内。
隐隐约约仍可感受到昔日辉煌的气息
东边的佛塔存放了其父波隆摩戴莱洛伽纳王(King Borom Trailokanath)[1448年至1488年在位]的骨灰,西边的则存放了其兄长波隆摩罗闍王(King Borom Rachaithirat)[1488年至1491年在位]的骨灰。公元1499年拉玛铁菩提王(King Rama Thibodi)在位期间,东边兴建了一座大殿,该殿因供奉名为帕席桑碧佛(Phra Si Sanphet)的佛像而闻名于世。公元1767年缅甸人毁大殿,抢佛像,该佛像从此消声匿迹。整座寺庙就以该佛像命名为帕席桑碧寺。
大殿建于1499年,曾经供奉过高达16米的镀金铜质立式佛像,即帕席桑碧佛(Phra Si Sanphet)。公元1767年缅甸人洗劫大城时,曾抢走寺内的黄金和各种珍贵饰品。后来拉玛一世(Rama 1)将损毁严重的佛像搬走,并存放于卧佛寺(Wat Phra Chetuphon)专门兴建的佛塔内,而帕席桑碧寺内则放有一尊名为「帕罗堪那」(Phralokanat)的佛像
帕席桑碧寺(Wat Phra Si Sanphet)主要用来举行皇家仪式和典礼,在三座钟形佛塔分别存放国王及皇室成员的骨灰。这些佛塔至今仍昂然耸立在寺庙之内。一排排曾经支撑主殿屋簷的圆柱上仍凋有姿态千万的莲花图桉。佛塔之间可见残存的藏经阁地基。
位于古皇宫遗址内,有着三座建于十五世纪的灰白色锡兰式佛塔,这三座宛如金钟造型的塔身,分别存放着三位大城国王的骨灰,外围的小型塔座则存放着贵族的骨灰,此处称得上是皇家陵墓。这座位在皇宫内的寺庙其意义上与曼谷大皇宫内的玉佛寺地位相当。这三座佛塔有着浑厚的基底,环状层层渐收的造型是大城古建筑的典范,更是摄影爱好者取景的优选。
公元1767年,帕席桑碧寺包括三尊镀金佛塔、两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和多座收藏无数皇家珍宝的三面镀金建筑。除了那三座佛塔外,其他建筑均在缅甸人洗劫被毁,西边的两座佛塔亦损毁严重,所以现今看到的三座佛塔只有东边的那座方保留原貌。
塔顶
百年前的红砖白塔还屹立不倒,可以想象当初大城辉煌的时期。
西边现存的第三座佛塔建于波隆摩罗闍四世(Borom Rachathirat 1V)[1529年至1533年在位]。在寺内最西端,我们仍可看到十字形大殿砖石地基的遗迹,这座大殿兴建于那莱王(King Narai)时期。
浅浅的红霞将白塔印成浅红色,百年的残砖瓦砾像是正在哭诉着百年前的浩劫。
树不知是否也百年了,见证了百年历史,因而老枝折了长出新树枝
日落,有辉煌也有没落
要深入了解帕席桑碧寺的建筑佈局,首先要认识寺庙兴建地点的历史背景。这座寺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十四世纪中期,当时乌通王(King U-Thong)在这裡兴建了三座塔堂。1448年,该寺被册封为皇家寺庙,僧侣不得居于寺内。公元1491年,拉玛铁菩提王(King Rama Thibodi)兴建了两座佛塔专门存放皇室成员的骨灰。
晚上了,也不知道几点关门,走了一整天也累了,就回家休息。
资料参考:Amazing Thailand
15.5.16
泰国 - 探寻曼谷 - 大城 - 玛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 - Historic City of Ayutthaya)
住宿解决后,看看时间已经中午四点了,租了一辆自行车立刻前往大城探索。踩着叮叮声响的老旧自行车,路上的行人都望着我,在路上兜兜停停了二十分钟,不久就抵达了玛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 )
买了一张60泰铢的门票入内参观
一座历时600多年的辉煌古城、一处经过战火肆虐的倾颓遗迹,静静的坐落于此,冷眼观看泰国百年来的演进。矗立于泰国古都大城阿育塔亚中心点的玛哈泰寺Wat Maha That,兴建于泰国大城印拉第王时期,属于佔地广阔的王室建筑,四周沟渠环绕,当时约有300多座佛塔、10馀处僧院,规模之浩大,象徵大城时期无坚不摧的伟大。
据考究泰国玛哈泰寺完工不久,就受到缅甸军的严重摧毁,幸好近年的维护考古部门,陆续将主塔更深七层的佛像、供桌以及动物造型的黄金贡箱等珍贵宝物挖出,收藏在Chao Sam Phraya国家博物馆中长期展示,也总算为泰国玛哈泰寺留下了部分完整的文物记录,也藉由观赏遗迹,体会泱泱大国的强盛与衰亡,更贴近泰国在繁荣之下、另一面深层的历史意义。
经历无情破坏的泰国玛哈泰寺,至今剩馀的完整佛像寥寥无几,据说当时的缅甸军贪图泰国玛哈泰寺中身镀黄金的佛像与佛塔,不惜用大火焚烧,使黄金与石造部分因热胀冷缩而剥离,也造成过硬的佛像发生头部、手脚断裂的憾事。
时至1911年泰国玛哈泰寺主塔倒塌,引来盗墓者觊觎,将塔内的奇珍异宝搜刮一空,又再一次破坏了附近佛像遗迹,利用红砖层迭堆积如千层派的宝塔建筑,综合了高棉式、锡兰式以及吴哥式的建筑特色。大城王朝的君主们都受到婆罗门教义「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认为距离天空越近,就越靠近神明,故建造这些高耸入云的尖顶宝塔,成为另一种古朴典雅的工艺特色。如今的泰国玛哈泰寺被静谧的气息包围,在阳光照射下的一砖一瓦,彷彿重展昔日艳丽砖红;残破的大小佛像凋工精细,犹现当年的恢宏气势,令人嚮往王朝曾经的鼎盛时期!
玛哈泰寺必定要亲眼目睹的一个奇观,也是玛哈泰寺的指标景点,正是当年缅甸军战争中未被波及的「树中佛陀」。这是一颗五官完整、展现栩栩如生庄严神情的石凋佛陀头,被包裹缠绕在不断生长的无花果树根中;据说当年盗墓者(或者更早的军队)抢夺黄金珍宝后,卸下这尊大佛的头部随处乱扔,但佛头却恰巧卡在刚生长的无花果树根旁,多年来随着树木生长,有如被「捧」住的佛头也跟着缓缓上升,从前佛头的位置相当低,为了以示对佛陀的尊敬,所有拍照的泰国旅游客都必须蹲下或弯身,不可比佛头还高;若说佛头会随着树木上升,不知哪天是否会升到一定高度,让人们不需再俯身参拜呢?这答桉多年后也将必有揭晓的一天。
走进残破的城区中,一尊最为完整的巨型佛像,慈眉善目的表情彷彿已超脱了百前年的浩劫,观看所有往来世人的瞻仰。佛像身后就是当年遭到洗劫的高耸佛塔
玛哈泰寺(WatMahathat)位于泰国最古老的都城斯科泰古城的中央,是该城的中心佛寺四面有沟渠环绕,从印拉第王开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于李泰王时期,属于皇室宗庙,寺中原有209座塔,10处僧院,但大部份都仅剩地基而已。寺内有中央塔台,四周是有四面佛龛的小佛塔和庙堂样式的佛塔。中央佛塔使用红土建成,再涂灰泥粉饰。莲花花蕾状顶端佛塔被称为斯科泰式,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佛塔。
看起来有点像古罗马的残砖瓦砾
对面的Wat Ratburana位于大城岛的中心区域,始建于1424年,为了纪念和保存King Boromaraja II的长兄的骨灰。
目前还能辨识的主要有纯素可泰式的主塔,周围张着4座室利佛逝(Sri-vijaya)兼锡兰式小塔和4座高棉式小塔,拥有素可泰主僧院、大城盖的主僧院、李素五骨灰院、南北两座内含9尺立佛的庙宇,还有黄昏时可拍摄美丽剪影的大雄宝殿。
玛哈泰寺的主塔是一座上部呈含苞莲花状的纯素可泰式佛塔,这是李泰王时重建的,原来是一座高棉式佛塔,李泰王不想受高棉影响,遂把原来的高棉塔包起来,外面盖成纯素可泰式的佛塔,这种不破坏前人(朝)作品的例子在泰国时时可见,因为泰人相信破坏庙宇或佛像是对神不尊敬的,所以都是用把建筑物包起来或盖起来,外面再建新的这种方法,因此建筑物都会愈来愈“有容乃大”,玛哈泰寺中的另一个例子就是主塔前的主僧院前还有一个主僧院,这就是到了大城时期,大城国王为了遮住旧有的素可泰主僧院,所以在它的面前又盖了一座。
在玛哈泰寺拍了一个多小时的照片,还找不到传说中在树里面的断头佛像,肚子饿了就去找吃先把,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这湖边,看到有档口,就坐了下来。
湖边佛寺
都不知道什么晚餐来,有豆芽、蛋、好像还有些海鲜类,55泰铢包括了一瓶百事可乐
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阿瑜陀耶,泰神秘,互动百科大城[泰国],Unesco
9.5.16
泰国 - 探寻曼谷 - 抵达世界文化遗产之大城(World Heritage 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Thailand,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
在前往大城的火车上,我身边的小孩累到睡觉了。火车走了大约一小时半,我预算大约要到目的地了,有几次一到一个火车站,我都会拿着车票问小孩的妈妈,Ayutthaya?Ayutthaya?妈妈都很慈祥的跟我摇手,最后我干脆站在火车出口处等,留意。终于要到某个站的时候,小孩的妈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指一指说Ayutthaya,我想应该是下一站下车了,跟她kap kap kap了,到站下车。
两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大约两点抵达了大城火车站
大城( Ayutthaya )距离曼谷北方约 100 公里处,自西元 1350 年至西元 1767 年,曾为泰国第二个首都,不但是年份最久的首都,在东南亚地区更是首屈一指,有四百多年的辉煌历史,佛教精髓在此达到颠峰,并深植于泰国文化中。人们说素可泰是泰国第一个首都,也是泰国历史古蹟的发祥地,而大城则像一个手艺精湛的凋刻家,当地的寺庙、皇宫及佛像的镂刻,无不表现出庄严典雅的作品。因此,大城辉煌阶段的艺术品,可说是经典名作,当时繁荣的景象,均被许多文献记载喻为人间的天堂,而这段黄金时期,西方的文明也开始接触泰国,大城是当时主要的贸易中心,也有许多国家的人来此定居,最具体的证据是区内散佈的葡萄牙村、荷兰村与日本村可得到验证。
手上完全没有官方的大城资料,因为到了曼谷只有30分钟给我买车票和上车,没有时间去找官方的免费地图。还收手上还有自己画在小册子的大城简易地图。从自己画的地图看来,大城火车站对面,就会有青旅和渡头可以过河。
一直走到末端,就会看到指示牌,过河的码头。
过河费用一次,人5泰铢,脚车5泰铢
大城地图
大城位于湄南河、洛汶里河、巴洒河三条河流交会处的一座小平原上,距离海洋不远,而且四周环绕着肥沃的稻田,是非常理想的行政和交通中心,因此西元 1350 年时由拉玛迪波里一世(Ramathibodi I)正式建立为国都,在 17 世纪全盛时期,它甚至控制了整个中央平原和南方。远东地区、世界各地的船隻都溯着湄南河而上,进行贸易往来的商业行为,当时人口超过 100 万,其中包括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和欧洲各国人,可说是盛况空前,民生富裕。
过河的渡头
虽然曾经绚丽万千,但是大城的灿烂时期终有结束的一天,由于内部的冲突不断,以及皇室宫廷的逐渐衰弱,使得西元 1767 年时,本城遭受缅甸军队的彻底破坏,就连寺庙大佛也难倖免,之后终于灭亡。还好达幸王在不久之后又光复了国土,把缅甸军赶走,并于湄南河南边建立了吞府,而拉玛一世再迁都至曼谷,发展至今。目前大城所残留的历史古蹟,彷彿正幽幽地诉说着昔日耐人寻味的辉煌过往。
伯公古庙
过河的船
大城位于湄南河东岸,总人口约 9 万,现在是泰国内地的商业中心。由于大城的 33 位统治者吸收了高棉天授神权的观念,揉和婆罗门教的仪式,因此兴建了许多壮丽美观的宫殿和雄伟万千的佛寺,如今观光客可以见到大部份遗迹,就是建于此城市兴起时的前 150 年内。大城更于 1991 年 12 月 13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定为世界级保护古蹟之一。
大城遗迹中有非常多的佛塔,想要一次游遍需花很多时间,建议您不防挑选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寺庙参观,像瓦崖差蒙空寺、 帕楠称寺、帕兰寺、帕席桑碧寺、 拉嘉布拉那寺等。另外还有收集稀世珍品的国立博物馆,拉玛五世皇夏宫所在地的邦芭茵,位于湄南河下游的日本遗迹镇等,也是很值得参观的重要景点。
乘客
过河的渡头,旁边是本头公妈庙
船上的小孩
回家去咯
过了河,走了一个小时多,就是为了找接近古城的青旅,最后大多数都是满座,回到了背包客栈很多的那条街。Tony place,找了最便宜的房间。
我的房间在对面的洋楼,一晚200泰铢,单人大房厕所共用。
暂时在这里两晚,我的房间要上楼梯,感觉整栋楼只有我一个顾客,还真担心晚上会不会遇到。。。
租了一辆自行车,一天40泰铢
资料参考:泰国观光局
看看其他的吧~~
-
就在极乐寺的山脚下,历史悠久的亚依淡巴刹(AirHitam),已成为每逢农历新年期的最佳购物天堂,很多购年货者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涌往亚依淡巴刹购物。这里除了左边是菜市场,右边也有水果档与饮食中心,而闻名于槟城的Laksa(叻沙)就在附近。游客们要去这一区是很容易的事情,大家可以使...
-
前几个礼拜忽然心血来潮,早上来到了据说很出名的广泰来,这是我第一次来,07年以后一段时间找咖啡喝的时候都会常经过这里,但都不会想停下来喝,因为都常去多春。现在多春人多,已经三四年少去哪里静静的喝咖啡了。广泰来为什么会那么出名呢,除了槟城道地的老味道海南咖啡,还有广泰来也是已故...
-
就在前年从MSN看见朋友听着他的“单纯的孩子”。看到了“单纯”这个字,让我这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开始在网上搜索“单纯的孩子”这首歌。一开始听这首歌的时候,他为什么好像在读书多过唱歌,不过听久了还瞒喜欢他柔软无力,轻中带慢的歌声。之后又下载了“恋爱症候群”,这首歌和前者可有点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