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驴驿站:天水手笔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 与其说征服一座山 不如说是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那些狂妄自大的想法 抑或说征服自己面对艰难困境时懦弱的表现。

这都需凝聚所有的勇气与毅力 将自己推向极限。

因此需要不断地向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 使自己更能笑对人生。

登山所追求的 是不断征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而不是那一座座的高山!

山是一座伟大的收容所 它收容人们不羁的心。。。

尝试与山交流 与山对话 体验登山过程中 那种融入自然的快乐,

真真实实地感受双脚与大地的接触。。。

到过多高的海拔高度并不重要,

而从登山中感受到了什么,

才是登山的真正意义所在。

你会发觉收获远比山的高度更高、

更明白登山永远不是征服这么简单的事情。。。

去吧!

去到比顶峰更高的地方。。。

发现自己。"

回顾历史

21.10.16

节庆 - 槟城 - 七月盂兰盛节的由来(Penang Hungry Ghost Festival 2016)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龙湖区外砂先后办起老正顺香、新正顺香、老中正顺香、中正顺香、老三正顺香、老源正兴、老正兴、中正兴、玉和兴、正华兴、玉正兴、怡正兴、四顺、六顺、新天彩等15个戏班。其中三正顺香、四顺、六顺由凤美人最先创办的。在潮剧史上,一乡之地办起这么多戏班,实属罕见,故被誉为第一戏乡。
戏班是旧时戏曲剧团的泛称,远在宋代,剧团即以“班”字命名。清初,随着地方戏的兴起,戏曲剧团大量涌现,大抵也以“班”字命名。昔年民间惯称潮剧上乘之班为“四大班”,次之叫“三班头”,再次叫“竹笼戏”。清同治年间,外砂就有老正兴班、中正兴班、正华兴班,班主均为陈正杰。其中老正兴班在方耀办清乡时,整个戏班送给方大人。后陈正杰之子陈义坚从外地购“正丰”班,再改名“老正兴”班。清末外砂王厝乡王立秀又创办了老正顺香班、新正顺香班,凤窖乡陈家泽也先后兴办了中正顺香班、三正顺香班,随后一批戏班相继问世。外砂乡所办的戏班均为四大班之列,故当时民间流传着“请无老正兴,甜粿免用舂”,“老源正无看心头痛”,“老正顺四生八旦十一丑”,“静过老三正”等谣谚。这些都是盛赞各戏班或技艺高超,或唱工、音乐优美,或行当齐全,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潮剧泰国老三正顺班

图片:潮剧泰国老三正顺班
中国沿海地区的人民为了谋生大量流入泰国。到1890年代,平均每年有十多万中国劳工进入泰国,他们多半在碾米业、建筑业、运输业、采矿业、铁路修筑等生产部门工作。 随着侨居泰国的潮州籍华人渐多,生活日益安稳、殷实,他们的文化需求也愈来愈强烈。
20世纪初,经营潮剧剧院者多了起来,戏班逐渐从露台转向剧院。1920年代开始,中国潮剧艺人出于躲避内乱陆续移居东南亚,尤其是泰国,他们引入新的戏剧观念和革命思想,结合泰国社会现实锐意创新,并吸取了东南亚其他国家潮剧的新形式。这么一来,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中期,泰国潮剧经历了第一次高潮并开始尝试戏曲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编改新剧、变革表演形式、废除童伶制和实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四个方面。
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潮剧的诸多变化与泰国潮剧的革新密不可分。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泰国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处于世界潮剧的中心,潮剧在泰国—中国之间的位移意味着这一特殊戏曲艺术在世界格局中的边缘与中心地位的互换,并以此演示了中国传统艺术成功地向域外传播的历史,其后隐藏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给予人们深刻而独特的文化启示。

盂兰盛会

(一)前言
农历七月,是华人民间祭祀祖先,追念亡人最普遍盛行的季节。中元普渡,盂兰盛会到处风行。今日的大马华裔,对於这些节日有很多错误的见解。很多人把道家的中元节、民间拜鬼的普渡习俗与佛教的盂兰节混为一谈。

中元普渡

(二)中元普渡
中元是道教所创立的,北魏时,寇谦之道士承继了道教教主张陵的学说,以孟春、孟秋、孟冬的望日为三元。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为上元,七月十五地官赦罪为中元,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为下元。
道经上说  [ 七月十五日,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聚会,赐福於世界。是日九地灵官下降,核定人间罪富。] 道教中人以其日,设坛建醮,采花果珍物,幢幡宝盖,献诸圣众。道士们日夜颂经,囚徒饿死,亦得解脱。因为道教的中元节是为鬼魂赦罪乞恩的,所以一般人又称七月十五为鬼节。
普渡是华人民间拜拜的风俗习惯。华人相信七月是鬼节,是阎罗王下令打开鬼门关的日子。这一个月,许多饿鬼四处活动。倒霉的人一个不小心,就要给鬼找去做替身。所以,人们在路边或道旁摆满三牲饭食,拜神祭鬼。大家希望鬼众饱餐一顿,莫干扰阳间的活人,保佑阳间人合家平安,事事顺利。
由此可见,一般所谓的中元普渡,实在是道教地官赦罪日与儒家祭祀祖先事混合而成的。最初本与佛教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佛教的《盂兰盆经》传到中国,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广事提倡,加上佛教徒的适应时地风俗,於是儒、道、释三种文化杂并而成的盂兰胜会就普遍的传播开来。如此造成今日根深蒂固,华人风行的宗教仪习,去道日远,失了佛教的真面目。
根据佛教记载,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与盂兰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

(三)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印度夏季炎热多雨,路上多昆虫。佛陀慈悲,见僧徒人多,在雨季出外托钵,很不方便。於是规定由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把这三个月制定为安居节。
佛陀在安居节,禁止僧徒外出,要他们依照律仪,日日诵经戒律,时时检束身心。在此期间,僧众修心持戒,名为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的制度,在佛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凡是出家人,每年要结夏一次,才有戒腊的资格。如果不曾结夏安居的僧人,即使出家受戒十年,也没有戒腊的资格,与新受戒的出家人地位相等。
结夏安居五次以上的叫下座和尚,有教授羯磨阿舍黎的资格 (授戒时,读授戒忏悔宣告文之人) 。结夏安居十次以上的叫一座和尚,有当戒和尚的资格。结夏安居二十次以上的,叫做上座和尚,人人都恭敬和钦仰他们。
经过结夏安居的三个月严格训练,许多僧伽都开悟和证得圣果。佛陀非常欢喜,故此叫做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

(四)僧自恣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叫僧自恣日。在过去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期间,有些僧众对於戒律上恐怕还有违背律仪的过失。佛陀就制定七月十四、十五、十六那三天准许僧人自己检讨及互相检举。检举之后,就要警觉,反省和忏悔。
佛教的僧自恣日,后来被近代中国领袖采用了。他们称为自我检讨与互相检讨。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要纠正自己的过失,以期止於至善。

盂兰节

(五)盂兰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正是举行盂兰盆供的节日。盂兰是印度话,它的意义是解倒悬。有如一个人被人倒挂在树上,非常痛苦,有人去救他就叫解倒悬。盆是盛物的器具,装满了食物,去供养圣贤僧。
盂兰节是提倡孝道思想。它的发起人是目犍连尊者。目连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结夏安居三个月后,初次得到天眼通。他看见母亲堕入饿鬼道之中,腹大如山,喉细如针,无饮无食,只剩一片皮包瘦骨,无限凄惨。目连悲痛欲绝,就盛一钵菜饭,以他的神通力,拿去给母亲吃。不料,饭到口边,物化火炭,烧得口唇焦口烂。目连见此惨景,不觉出声痛哭。他没有办法,只好回去告求佛陀。
佛陀告诉他,他母亲在生之日,造下许多坚贪的罪业。非他一人的力量所能救度,亦非其他一切天神地祗所能为力。须在佛欢喜日及僧自恣日这一天,备办饭菜百味五果,盛於盆中,供养十方有修有证的圣贤僧。
佛陀敕令十方众僧,於未受食之前,替施主家咒愿。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咒愿后,各自受食。依仗十方自恣僧众威神之力,目连母即日脱离鬼道,超生天界。
盂兰盆经中,佛陀教弟子们,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供佛及十方自恣圣贤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 ;  过去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盂兰盆经

盂兰盆经的中心思想是大悲心,恭敬心,与孝顺心。佛陀悲愍众生,说出盂兰盆经普渡过去未来一切恶趣众生。佛陀教导弟子们以恭敬心备斋饭百味五果在僧自恣日,供养十方圣贤僧,断除邪见,远离恶道。佛陀教我们,父母生前要尽孝道,父母死后也要为父母解脱轮回,超生极乐。这一本《盂兰盆经》,正是提倡孝道思想。
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创始于梁武帝萧衍。《佛祖统记》卷三十七云:   [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梁武帝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断目莲等。]   自此之后,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群众无不举行,以报祖德。自此盂兰盆会便成为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民间对于盂兰盆会也日见热烈。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相沿不改。但是,盂兰盆供的富丽庄严和供佛及僧的意义减少而代之以荐亡的行事。
《盂兰盆经》净化了世间的迷信风俗。它使拜神祭鬼一变而成为敬佛供僧。佛教徒本来应该依据经文的指示,合理的去推动,使一向无所适从的迷信行为得到正确的指示与教导。然而时至今日,佛子们不察,专门籍此七月以博收入,於是迎合社会民众心理,每到农历七月,即大做法会以超渡亡灵、消灾延寿 ;   放焰口、烧法船、烧金山银山、金银纸铂、设嘉肴美宴,美其名曰普齐孤魂。至此人们只知道七月十五是佛教举行盂兰法会的季节,对於原本儒道的祭祀祖先,地官赦罪行事,反一无所知。这等非佛、非道、非儒的普渡法会仪式给人错误的观念,以为这就是佛教!  於是迷信、浪费、环境污染,喧哗吵杂等等的罪名都加诸佛教的头上来了。对於每年七月间的行事,正信的佛教徒是否有尽改善、纠正的责任?这是值得我们佛弟子深刻反省的!

中国文化

(六)历史的考据
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前三千年是[尊天敬祖]  ,到了公元65 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才有宗教的信仰。佛教传入中国后,东汉方士张道陵,采取了佛教的形式,借当世所信的符命,造出了一种新宗教,就是道教。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道家、道教与佛教的影响。中国人的民情风俗有许多揉合了佛、道、儒的思想与仪式。后世的人,更掺入许多铺张浪费的陋习。身为华裔后代的我们,在高喊革新华人风俗习惯的当儿,更应对儒、道、佛的思想有所了解,才能步入实际的改革行动。
儒家 —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 年 – 221) 的一个思想派别。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认定人类理想的社团生活,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佛教 —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公元前623 – 543 年) 。他主张慈悲平等。他的思想是净化人心,转迷开悟、离苦得乐、佛化家庭、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国家繁荣、把人间化为极乐世界。
道家 —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高自然,有辨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净无为,反璞归真。
道教 —东汉张道陵(公元34 – 156 ) 所创立。他于永平年拜江州令。佛经于公元65年传入中国时,他方31岁。后来,他弃官隐居,入江西龙虎山,习练丹符咒之术,许多人跟他学道。当时入道者须付五斗米,人皆称五斗米道。道陵死后,其后裔为元顺帝封为天师。张道陵亦获追封,后世的人把道教的教主称为张天师。

中元节

中元节,寇谦之道士设立于公元415年。他自称见到老子显现,传他二十卷《道德经》,同时委任他为天师。自此,他把老子尊为太上老君,称老子为道教始祖,把张道陵尊为道教教宗。后世之人,就都以为老子是道教的教主,这是不确实的。道教的首创者实为张道陵,与老子无关。老子的学说是清净无为,反璞归真,而道教则着重炼丹修身,治病降魔,两者的思想根本不同。老子诞生于公元前590年,而寇谦之设立中元节于公元415年,两者差距1005年,根本扯不上关系。

大山脚中元节庆典

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纸,也即是说蔡伦之前的儒家、佛教、道家、道教根本无纸可用,那来焚化金银纸铂的教条规矩?烧金银纸、大法船、神马、金山银树、灵屋云轿等实乃浪费,迷信的陋习。
(七)结语
希望大马华裔同胞都能了解这七月十五日的真正来源与意义,扶持正法,普遍大地弘扬。
( 本文源自已故李善吉老师,净妙佛教协会创办人 )



多年前的游记:
二零零九年 - 节庆 - 槟城 - 大山脚中元节庆典
二零一二年 - 节庆 - 槟城 - 二零一二大山脚盂兰圣会(Bukit Mertajam Hungry Ghost Festival 2012 @ Penang)
资料参考:净妙佛教协会潮汕第一戏乡——外砂泰国: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潮剧的中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看看其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