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驴驿站:天水手笔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 与其说征服一座山 不如说是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那些狂妄自大的想法 抑或说征服自己面对艰难困境时懦弱的表现。

这都需凝聚所有的勇气与毅力 将自己推向极限。

因此需要不断地向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 使自己更能笑对人生。

登山所追求的 是不断征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而不是那一座座的高山!

山是一座伟大的收容所 它收容人们不羁的心。。。

尝试与山交流 与山对话 体验登山过程中 那种融入自然的快乐,

真真实实地感受双脚与大地的接触。。。

到过多高的海拔高度并不重要,

而从登山中感受到了什么,

才是登山的真正意义所在。

你会发觉收获远比山的高度更高、

更明白登山永远不是征服这么简单的事情。。。

去吧!

去到比顶峰更高的地方。。。

发现自己。"

回顾历史

27.12.16

台湾 - 恋恋宝岛 - 彰化 - 鹿港 - 龙山寺(Lukang Longshan Temple)

台湾共有五座龙山寺,分别为:三百馀年历史,肇始于明末清初,迁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鹿港龙山寺、先后同建于乾隆年间的万华龙山寺与凤山龙山寺、雍正年间所建的台南龙山寺、以及最为晚近,但亦有一百五十馀年历史,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澹水龙山寺。上述各寺皆以奉祀佛教观音菩萨为主,而均以「龙山」为寺名者,其由历泉源可溯,传迹可証,乃自福建泉州安海龙山寺分香而传。

因为政治因素,台湾没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但有国定古迹。国定古迹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审查指定并办理公告的人类为生活需要所营建之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建造物及附属设施群,属「古蹟、历史建筑、聚落」类文化资产古蹟型。文化资产(古蹟、历史建筑、聚落类)中央主管机关为文化部

鹿港龙山寺

鹿港龙山寺始建于明末清初,于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迁建现址,历二百三十馀年;目前鹿港龙山寺的建筑大体保留自清道光、咸丰年间重修时的旧貌。 鹿港龙山寺不惟历史悠久,其寺庙建筑规模宏大,格局完整,工艺精细,别具匠心,是台湾传统建筑中最具有艺术、建筑与工艺等完整历史价值的作品之一。鹿港龙山寺现获颁定为台湾之「国定古蹟」。

一对新人

每次来到百年古迹都会遇到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比如以下地点:
越南 - 心系北越 - 河内升龙皇城(Central Sector of the Imperial Citadel of Thang Long, Hanoi @ Vietnam)
越南 - 心系北越 - 金莲寺(Kim Lien Pagoda @ Vietnam - Chùa Kim Liên)
越南 - 心系北越 - 圣乔瑟夫天主堂(St Joseph’s Cathedral)

龙山寺五门殿

龙山寺五门殿、正殿的木凋为道光时期的风格,拜殿的木凋为咸丰八年(一八五八)重修的作品,目前拜殿木凋可找到「咸丰通宝」的落款,后殿则为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重修的作品。以龙山寺的木凋而言,清代中叶的作品较为粗犷,日治时期的作品则较精緻。

五门殿前簷下方有一排吊筒,凋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篮造型,其上装饰有古钱或莲花,吊筒的正面并装饰有飞天、凤凰及三脚蟾蜍等木凋,造型优雅朴实,吊筒后方的斗栱则採碗型的斗及关刀型的栱,为泉州溪底匠派所擅长的做法。樑架上的狮座及枋木的凋刻朴拙,为泉州匠师的作品。

八卦藻井

八卦藻井
龙山寺戏台上方的藻井,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重修时所兴建,是台湾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龙山寺藻井的跨距约为五.五公尺,至顶心的高度约为六.五公尺,以十六组斗拱层层出挑,齐集「顶心明镜」。下方原本以四点金柱所支撑,由于建筑物的跨距过大及屋顶之重量负荷下,匠师于通樑三分之一处再加上一根木柱,以支撑樑架。藻井的斗栱为「偷心造」斗栱,栱身向后延伸至后方樑枋,形成槓杆原理,使藻井的结构更为契合。龙山寺的八卦藻井设立于戏台,除了有上述功能之外,并具有演戏时共鸣的效果,「八卦」亦有镇邪、平安之意。

百年老榕树

拜殿前的中埕两旁,种植有两棵百年老榕树

龙山寺的戏台平

寺庙的戏台多设于庙前广场,为酬神时演戏的舞台。在台湾,仅澹水福佑宫、鹿港龙山寺的戏台设于庙内,其中又以鹿港龙山寺的戏台最为独特,且最具有传统建筑艺术价值。

戏台的屋顶採重簷歇山的作法,由于正面採上述「断簷升箭口」的作法,在上层屋簷前再加上一个屋簷,形成三重屋簷,此种作法在台湾为特例。戏台屋簷由于出挑过大,于是匠师在中轴线的两旁再加上二根木柱支撑,用以辅助,形成戏台两旁的角柱林立,也展现宏伟的建筑格局。

早年,龙山寺的戏台平时是开放式的空间,当庙会唱戏时,才将一片片的戏屏木板搭设起来,形成一座台高约一百三十公分的棚架,左右两旁并设置「入相、出将」屏门。此种作法在福建的寺庙中较常见,如泉州天后宫、永宁城隍庙等。

民国五十年代重修龙山寺时,由于戏台的棚架年久失修,毁损严重,当时大木匠师施水龙及其子施肇丰依寺方要求,将之全数拆除,仅存「入相、出将」木凋,目前由寺方收藏保管。

戏台的建筑木柱林立,两旁角柱亦为组柱的排列方式,与山门有异曲同工之妙。戏台的木架构与五门殿的接合处,其两侧的通樑置于五门殿的寿樑上方,此种作法类似「减柱」工法,减少柱子的数量,让空间更为宽敞。戏台木柱下方的柱珠有方形及「覆莲式」造型。

老乡们

看来很多老乡们都会来这里休息聚一聚

拜殿

拜殿

正殿门神彩绘

民国四十七年由鹿港郭新林施做正殿门神彩绘,共计有三对门神的彩绘作品,正门门神为佛教两大护法「韦驮」与「伽蓝」尊者,两旁侧门门神则为「四大天王」。正殿门神与五门殿门神虽为同一题材,但形态略有不同,五门殿的「韦驮」与「伽蓝」尊者面貌粗犷黝黑,正殿则庄严儒雅;五门殿四大天王做武将扮相,正殿则顶戴佛冠,青面獠牙,手持宝剑、琵琶、宝伞、小龙,象徵「风、调、雨、顺」。民国四十七年郭新林施做正殿的彩绘,正殿枋心大多以人物、花鸟、历史故事为彩绘题材,当时并以「玉湖渔叟」为落款名称。

龙山寺的木材之最

拜殿的前簷柱斗栱出挑深远,内簷斗栱与捲棚结构有良好的配合,为目前台湾保存清咸丰时期木结构的佳作之一。拜殿前簷柱上方的横樑,有一根长达十四公尺的福州杉,为龙山寺的木材之最,此木材为咸丰年间重修时,以船隻由福建将其载运来台。

五门殿

五门殿两旁的围牆呈四十五度向外伸展,称为「八字牆」,形成对前埕的围护形势,此种作法在清代台湾寺庙建筑中偶而可见,如彰化元清观、彰化威惠宫等庙宇。

五门殿前有一座「御路」,御路为寺庙神圣空间的象徵,在民间信仰中,一般认为寺庙中的御路,为神明(轿)进出的通道,禁止民众由此处进入寺庙,而需从两旁的台阶拾级而上。

五门殿的御路宽阔,御路为平整的花冈石所舖设,无繁複的龙凤花鸟图桉凋刻,更衬托出五门殿的宏伟庄严。

五门殿屋顶与戏台屋顶交接处,有一座龟背造型屋顶,利于雨水迅速向两旁排出。但此交接处也最容易因地震而产生裂缝、渗水,造成下方木柱及彩绘潮溼而损毁。民国五十年代重修时,由鹿港大木匠师施水龙主持,早年因欠缺古蹟保护的观念,且在木料不足的情况下,将寿樑改为水泥横樑,另有六根木柱更换为水泥柱,以加强五门殿的结构及解决木材渗水腐朽的问题。

龙山寺的戏台

进入龙山寺的五门殿,即是戏台的空间,龙山寺的戏台突出于中埕,并与五门殿相连接。戏台的屋簷採「断簷升箭口」的作法,其屋顶下层屋簷未相连接,使明间处形成一个挑高的空间。如此设计在视觉上可让观众得到更大的视野,观赏戏台表演,也让戏台的空间呈现出层次的美感。

夜晚的龙山寺

夜晚的龙山寺灯火通明

资料参考:;鹿港龙山寺官方网站台湾國定古蹟環景導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看看其他的吧~~